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“6万不到就能买一台智能插混轿车”,如果这话放在三年前说出来,大概会被人当作疯子。但现在,现实比你想象的还要疯狂。
端午节前夕,比亚迪直接扔出了一枚重磅炸弹——覆盖王朝网和海洋网的22款智驾车型集体降价,综合补贴最高超过5.3万元。
看上去是比亚迪又在“掀桌子”,但你要真以为这是它单方面发起的价格战,那就低估它了。
这更像是一场不得不打的防御性反击。
一边是新能源市场红利见顶,另一边是“围猎者”越来越多,老对手吉利、五菱,新晋搅局者小鹏MONA,甚至连曾经高高在上的合资品牌也开始下场玩“性价比”。
比亚迪这次出手,看似凶猛,实则谨慎而精准。
秦PLUS DM-i智驾版起步价6.38万元,叠加国补能低至4.88万元,这是赤裸裸地在说:“你们不是卷性价比吗?
来,真刀真枪比一次。”过去几年打下的技术优势,让比亚迪有足够底气率先降价,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压力。
我们得承认,比亚迪已经从“国产骄傲”变成“国产基准”,只不过成为基准,也意味着被拿来反复对标。
银河星愿用海鸥的价格、做海豚的事情;五菱星光在续航和空间上硬刚秦PLUS;连日产、丰田、马自达也学起了比亚迪那套“油电并举、激光雷达下放、打破合资价格底线”的打法。
环顾四周,竞争是全方位的,打不还手才是死路。
但比亚迪也并非无敌。尽管4月销量同比增长16.5%,看上去不错,但实际环比是微跌的。
在销量红利吃尽之后,比亚迪也开始感受到内卷的代价。
而最直接受伤的,永远是老车主。这次降价之后,不少车主纷纷投诉“背刺”,其中不乏刚提车几个月、贬值几万的案例。这种情绪,不是一两句“市场行为”就能打发的。
此外,还有更深层的担忧:降价真的不会影响产品质量吗?
长城董事长魏建军的那句“降价十万质量好不了”,虽然刺耳,却戳中了不少人的心结。
特别是秦PLUS DM-i从2021年售价11.38万跌到现在6.38万,谁都想问一句:这5万到底“省”在哪了?
但话说回来,在新能源这个泥潭里,想保持份额就得先活下来。比亚迪深知,仅靠内销支撑不了野心。这两年它疯狂推进全球化,截至4月,已覆盖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。
一季度在泰国、巴西、意大利等市场成了新能源销冠,就连“深圳号”都直接当作汽车航母来用,一次性装9200辆车远航巴西。可见,比亚迪真正押注的是“出海”,而不是价格战本身。
回到起点,这轮降价不是比亚迪的意气用事,而是一场精算之后的战略博弈。
它用极致性价比守住国内基本盘,用海外市场拓展成长曲线,至于那些“被背刺”的声音,或许只能由时间和口碑慢慢消化。
你怎么看比亚迪这波降价?是真香还是心慌?欢迎评论区继续聊。
2025-05-30 03:33:55
2025-05-30 03:33:55
2025-05-30 03:33:55
2025-05-30 03:33:55
2025-05-30 03:33:55
2025-05-30 03:33:55
2025-05-30 03:33:55
2025-05-30 03:33:55
2025-05-30 03:33:55
2025-05-30 03:33:55